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为自己的教学做好教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成绩。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详案(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认10个生字。了解静态中金字塔的样子。
过程与方法:
了解两篇短文对金字塔的不同写法并比较印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既抒发了作者对金字塔在夕阳下无限美好情景的赞叹、陶醉之情,又饱含作者对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及人类伟大创造的歌颂。
教学重点:
体会金字塔的庄严、雄伟。
教学难点:
课文中的未解之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金字塔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四大文明古国都有哪些?
分别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代中国。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金字塔来深入学习。
简介金字塔: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法老)的坟墓,因其形似汉字“金”,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金字塔是利用大石建成的巨大三角形建筑物,是国王(法老)的墓穴。
设计意图:
由四大文明古国,自然引入文本的学习,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准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
熠熠发光:鲜耀地发着光。熠熠:形容闪光发亮。
幽思:沉静地深思。隐藏在内心的思想感情。
精湛:精深。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写了一幅幅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抒发了作者对金字塔的喜爱与赞叹。《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主要描写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并用简要的语言介绍了古埃及文明,抒发了作者对古埃及人民勤劳与智慧的赞叹。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整体了解课文内容,才能更好地深入理解。
三、学习《金字塔夕照》
1.夕照下的金字塔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金色的,雄伟的)
2.找出能表现金字塔庄严、雄伟的句子。(学生读文、勾画、批注、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重点点拨几个句子谈体会。
(1)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2)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3)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受和无边的遐想,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
学生体会作者充分运用文字表现色彩、光线及其带来的感受。
4.拓展:作者可能会遐想什么?产生的怀古幽思可能是什么?(学生只要说得有理即可)
5.《金字塔夕照》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夕照下景色的什么感情?
(对金字塔夕照下庄严、雄伟景色的喜爱与赞叹之情。)
设计意图:
了解夕阳照耀下金字塔的庄严、雄壮及作者对金字塔的喜爱与赞叹之情。
四、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读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胡夫金字塔。
生:金字塔的重量、体积、塔基面积、塔高、塔基边长、建造时间、工艺等方面。
2.解决问题。
(1)为什么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物呢?
因为金字塔工程巨大,工艺精湛,它是史上最具辉煌成就的建筑艺术,所以很难被超越。
(2)当时没有车辆,是怎样修建金字塔的?
古埃及奴隶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地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面,把巨石沿着斜面拉上金字塔。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金字塔。
补充资料:据希罗多德说,修建胡夫金字塔共用了30年的时间,头10年是修筑运石头的道路和修建地下墓室,后20年用于修建金字塔塔身,用工10万人。
(3)塔高的10亿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这难道是巧合?
不是巧合,可见古埃及人的超凡智慧。
(4)金字塔为什么要建在尼罗河的岸边?
古埃及所有的金字塔都建在尼罗河西岸,这种布局跟古埃及人独特的生死观有关。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尼罗河东岸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着生命的开始;而尼罗河西岸是太阳降落的地方,象征着生命的结束,那里是亡灵的世界。
设计意图:
通过补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未解之谜。
五、比较两篇相互印证的地方
1.说说这两篇文章在介绍金字塔的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2.学生汇报。
(1)第一篇采用文字的叙述形式,第二篇用图文结合来表达。
(2)第一篇叙述较生动,第二篇更注重真实和准确性。
设计意图:
比较不同,掌握不同的写法。
六、搜集资料,简介金字塔
1.说说你搜集的关于金字塔的资料。
2.课件出示,师补充介绍。
3.拓展阅读:埃及的金字塔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如何保持每块石头的平整?原来采石场的古埃及人利用水中不同高度的水平面,将石头卡在上面,在同样的水平下就能够确保每块石头都一样大小,而且光滑平整,这样才能让金字塔稳稳地向上堆叠。课后大家可以阅读关于埃及金字塔的资料,了解这些未解之谜。
设计意图:
交流金字塔的资料,进一步加深对金字塔的理解,同时将课程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提高了学生课后阅读的兴趣。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详案(二)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三个比喻句,感受小艇的样子和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威尼斯的美丽画面。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是哪里吗?那你们知道哪座城市被人们称为“桥城”“百岛城”吗?一座城市拥有这么多的名字该是多么有趣的事呀!今天,我要去那里走走看看,你们愿意随老师一起前去参观吗?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2.课件出示,威尼斯资料。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威尼斯的小艇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自读课文,结合课后生字表和字典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并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2.指名朗读全文,正音,重点点拨多音字“哗”。
(1)哗[huá]:
人多声杂,乱吵:哗笑、哗众取宠。
(2)哗[huā]:
形容撞击、水流等的声音:雨哗哗地下。
3.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知道课文是从三方面介绍小艇的:
小艇的样子、特点。(第2—3自然段)
船夫的驾驶技术。(第4自然段)
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第5—6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了解小艇的样子和特点
1.师:当我们置身于威尼斯的小艇中,会有一种“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的感受,那么就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造型别致、乘坐舒适的小艇吧!
2.请一位同学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艇的样子和特点的。
3.体会课文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用法和妙处。
几个比喻句?(2个)都把小艇比作了什么?分别体现了小艇的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像独木舟,体现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比作新月,体现小艇两头翘的特点;比作水蛇,体现小艇行动轻快灵活的特点。
4.小结。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不同的角度把小艇的三个主要特点融合在了一起,展现了小艇独特的样子。可见作者细致观察,抓住了小艇的特点,所以才描写得如此精彩。
5.指导分角色朗读。
指导:突出重点词语。像“新月”读得美一些;“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读得轻巧一些,语速稍快。
6.坐上这样的小艇感觉一定非同一般,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这次奇妙的旅行吧!
7.同学们,这次旅行,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
了解威尼斯小艇的形态之美,引导学生感悟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妙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并了解了威尼斯的小艇的样子和特点:长、窄、深、翘、行动轻快灵活。
五年级课件
写作思路:根据题目要求,以“自己坐在威尼斯的小艇上,游览美丽的威尼斯的感受”作为主题,可以参考课文中描写的环境,设身处地的展开想象,当自己成为故事主人公时,自己所看到的一切是怎么样的,此时又会是什么感受,正文:
假如我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我一定会看到一些奇丽的景色。威尼斯的小艇大约有七、八米长,又窄又深,只能做一个人,开始时我真有些害怕我会掉下去,但一看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在拥挤的地方总可以左拐右拐的挤过去,看到这些,我就放心多了。
在小艇上,我看见了一栋栋楼房整齐的排列在河岸边上,人们的居民楼有红色的、**的、蓝色的、白色的······多种多样,色彩斑斓。进入这条街,那么多美丽的房子,让我应接不暇。
到了夜晚,威尼斯寂静下来,月亮的倩影倒映在波动的水面上,古老的威尼斯有沉沉的入睡了。
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语文小学五年级(上)
1、海上日出
2、夕照
3、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题西林壁
4、迷人的张家界
积累 运用一
5、挑山工
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7、高梁情
读写例话
积累 运用二
8、十里长街送总理
9、再见了,亲人
10、秋天的怀念
11、地震中的父与子
积累 运用三
12、草原
13、威尼斯的小艇
14、三峡之秋
积累 运用四
15、狼牙山五壮士
16、小英雄雨来
17、军神
18、金色的鱼钩
读写例话
积累 运用五
19、古诗三首
----枫桥夜泊
----别董大
----暮江吟
20、少年闰土
21、一件运动衫
积累 运用六
22、鲸
23、蟋蟀的住宅
24、海豚救人
25、珍珠鸟
积累 运用七
26、可爱的草塘
27、蛇与庄稼
28、大瀑布的葬礼
积累 运用八
语文小学五年级(下)
简要说明
第一组
1、燕子
2、阿里山的云雾
3、词两首
---忆江南
---渔歌子
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积累 运用一
第二组
5、白杨
6、桃花心木
7、乌塔
积累 运用二
第三组
8、跳水
9、“诺曼底”号遇难记
10、月光曲
11、金色的脚印
积累 运用三
第四组
12、古诗三首
--游园不值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3、养花
14、理想的风筝
积累 运用四
第五组
15、田忌赛马
16、晏子使楚
17、赤壁之战
18、冀中的地道战
积累 运用五
第六组
19、黄河象
20、琥珀
21、最后的辉煌
积累 运用六
第七组
22、丰碑
23、毛主席在花山
24、飞夺泸定桥
25、夜莺的歌声
积累 运用七
第八组
26、放弃射门
27、鲁本的秘密
28、小音乐家杨科
积累 运用八
数学小学五年级(上)
一、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小数的乘法
小数乘法练习
小数的除法
练习
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练习
三、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练习
四、简易方程
简易方程
练习
列方程解应用题
数学小学五年级(下)
本册学习内容概要
一、简单的统计(一)
简单的统计(一)
练习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
练习一
练习二
三、约数和倍数
约数和倍数
练习一
练习二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练习
思考题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练习
英语小学五年级(上)
Unit1 We have new friends.
Lesson1
Lesson2
Lesson3
Lesson4
Lesson5
Lesson6
Unit2 She looks active.
Lesson7
Lesson8
Lesson9
Lesson10
Lesson11
Lesson12
Unit3 My father is a teacher.
Lesson13
Lesson14
Lesson15
Lesson16
Lesson17
Lesson18
Fun Time1
Part1
Part2
Part3
Unit4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Lesson19
Lesson20
Lesson21
Lesson22
Lesson23
Lesson24
Unit5 Is this your schoolbag?
Lesson25
Lesson26
Lesson27
Lesson28
Lesson29
Lesson30
Unit6 Whose T-shirt is that?
Lesson31
Lesson32
Lesson33
Lesson34
Lesson35
Lesson36
Fun Time2
Part1
Part2
Part3
英语小学五年级(下)
Unit1 Do You like young animals?
Lesson1
Lesson2
Lesson3
Lesson4
Lesson5
Lesson6
Unit2 They are hens and chicks.
Lesson7
Lesson8
Lesson9
Lesson10
Lesson11
Lesson12
Unit3 Welcome to our school!
Lesson13
Lesson14
Lesson15
Lesson16
Lesson17
Lesson18
Fun Time1
Part1
Part2
Part3
Unit4 Is there a library in your class?
Lesson19
Lesson20
Lesson21
Lesson22
Lesson23
Lesson24
Unit5 How much is it?
Lesson25
Lesson26
Lesson27
Lesson28
Lesson29
Lesson30
Unit6 What's wrong with you?
Lesson31
Lesson32
Lesson33
Lesson34
Lesson35
Lesson36
Fun Time2
Part1
Part2
Part3
小学一年级 小学二年级 小学三年级 小学四年级 小学五年级 小学六年级
初中一年级 初中二年级 初中三年级 高中一年级 高中二年级 高中三年级
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关注课堂教学知识,帮助增进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的实现学习目的。以下是我带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乡下人家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
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
(也可以用书上的几幅插图代替)
提问:看到这两组,你想到了什么?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注意“饰”不要读成“shì”,“巢”不要读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guān”。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五、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六、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七、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自由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回顾上节课自读课文时获得的收获,为交流做准备。
三、全班交流: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以第一节内容为例:
可以抓住两个教学点:
1.“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
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4.全班交流。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六、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可在课内简单介绍一下著名诗人戴望舒)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地 ?无论何时
屋前:瓜、藤、叶(别有风趣) 春天
院子里:花、竹、笋(朴素中带着华丽)
四处:鸡(悠闲自得)
小河:鸭(快乐游戏)
门前:吃晚饭(和谐自然) ? 夏天
瓜架上:纺织娘(快乐歌唱) ?秋天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牧场之国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体会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4感受荷兰美丽的风光。引起小朋友的赞美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难点:将优美的语言通过积极的想象变成美丽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对荷兰风光的憧憬之情。理解文章词句,体会词句的美、文章的美。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荷兰的资料、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话练习,导入课文今天三分钟说话的话题是“各国风采”,说说你所了解的一些国家情况。
我也知道一个国家,它在欧洲西部,是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那就是荷兰。它又叫尼德兰,是一个低地之国。(板书:牧场之国)大家了解荷兰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荷兰有着这么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画面展示荷兰风景)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在这个迷人的国度里什么最吸引你。
2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2辨析生字,组词并理解词义。
3出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极目远眺 剽悍强壮 憨态可掬 悠闲漫步
默默无言 万籁俱寂 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四、熟读课文,领略美景
1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等会儿请小组代表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说给同学听。
3小组交流反馈: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五、细读课文,感悟积累
1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深入品味文章,让学生体会四句相同的话,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读。
2齐读,思考讨论: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从“真正”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相机教学。
(1)出示奶牛图,观察:你觉得图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A奶牛的颜色。
①用曲线画出描写奶牛颜色的句子。
②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B奶牛的姿态。
①用横线画出描写奶牛姿态的句子。
②交流并出示:牛犊卧在草地上,憨态可掬;老牛悠闲漫步,仿佛在思考什么。
③指名朗读句子,想象:在这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奶牛会思考些什么呢?
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陶醉、喜爱)。
(2)除了奶牛,你觉得还有什么也吸引了你?
(3)出示骏马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
出示绵羊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
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①播放课件,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②思考:找出分别描写人、奶牛和自然共同点的一个词语。
人——默默无言奶牛——沉默安详自然——寂静
③默读,思考:从这五、六段中哪些地方你读出了它们之间的融洽?
④交流并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六、拓展迁移,记忆背诵
1聘请小导游,带领大家去荷兰旅游。
要求:
(1)任选一个景点介绍荷兰的美丽风光。
(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
2学生在小组自由介绍,并推荐一名上台介绍。
3指名学生介绍,评价。(配相应荷兰风光片)
七、总结
真美呀!我们又陶醉在诗情画意的风光中,感受到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逸,感受到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的赞美与向往。建议大家:
1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2继续搜集描写各国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读、比较、感受、积累。
3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异域风情的文章,如《威尼斯的小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麦哨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范读激情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经老师的这一点拨,学生不难感受到人们“欢快、柔美”的背后,是老人的健康长寿,是孩子的聪明可爱,是夫妻的恩爱美满,是邻居的和睦友好。从孩子们欢快的神情,看到人们的欢快生活;从人们的欢快生活,联想到整个乡村欢快、柔美的生活。)
4、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1)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3)最后告诉学生这首小诗的作者就是老师自己,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板书:(简笔画:一副乡村图)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中宝号的签约作者“素笺欣年”
本文概览: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为自己的教学做好教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成绩。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五年级下册语...
文章不错《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详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