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什么

网上有关“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什么:

1、职务过错,即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这类失职行为使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遭受损害,但还没达到渎职罪的程度。

2、行政过错,即公民和法人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如司机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有的学者认为行政违法在许多情况下,专指行政过错,主张把职务过错称为纪律违法。

行政违法是指行政主体所实施的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尚未构成犯罪的有过错的行政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特征:

1、行政违法的主体必须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不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不可能构成行政违法;

2、行政违法违反的是行政法律规范,侵害的是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

3、行政违法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但尚未构成犯罪;

4、行政违法依法应当承担行政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九条

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警告、通报批评;

(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

(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

(五)行政拘留;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区别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区别如下:

1.性质不同。民事违法行为是指侵犯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如侵犯财产权、人身权等;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与其职责不符的行为,如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等。

2.主体不同。民事违法行为通常是个人或企业之间的行为,主体为民事主体;而行政违法行为主体则是行政机关。

3.追究责任方式不同。民事违法行为的责任由行为人承担,一般需要受到民事赔偿的追究;而行政违法行为则需要由行政机关承担责任,一般需要受到行政处罚的追究。

4.追究机关不同。对于民事违法行为,当事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等方式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追究责任;而对于行政违法行为,当事人可以向行政机关申诉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综上所述,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虽然都是法律领域中的违法行为,但主要区别在于性质、主体、追究责任方式和追究机关等不同。

法律分析:行政违法行为一般是指违反国务院及其下属部门的法律法规,体现的是国家和个人的关系,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定的行为,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私法性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四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法人、非法人组织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作出决议的,该决议行为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关于“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雪光泽的头像
    雪光泽 2025年07月21日

    我是中宝号的签约作者“雪光泽”

  • 雪光泽
    雪光泽 2025年07月21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雪光泽
    用户072104 2025年07月21日

    文章不错《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中宝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