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书33页怎么做 ?

第一题:(1)正比例,因为周长等于四倍边长,所以边长越长周长越长,即成正比;

(2)反比例:因为家到学校的距离一定,平均速度越大,则所用时间越少;

(3)不成比例

第三题:(1)反比例:房间地面面积一定,地砖面积越大则所需地砖总数越少;

(2)这一块地面需要地砖数=(0.2*600)/0.5=240

(3)地砖每块面积=(0.2*600)/500=0.24(每块地砖的面积乘以所需要的地砖数量就等于地面的面积)

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全部公式

#教案# 导语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柱体的特征,掌握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后面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体积的含义。

 2、经历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圆柱体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谈话引入

 最近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锥,还学会了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现在请看老师的这个圆柱形杯子和这个圆柱比较,谁大?这里所说的大小实际是指它们的什么?(生答)

 2、提出问题:什么叫体积?我们学过那些图形的体积?怎么算的?(生答师随之板书)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柱的体积。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认识圆柱体积的意义。

 圆柱的体积到底是指什么?谁能举例说呢?

 (二)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1、我们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圆柱体的体积跟什么有关呢?你会有怎样的猜想?(小组内说说)

 2、回忆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3、教具演示。

 (1)取圆柱体模型。

 (2)将圆柱体切成两半。

 (3)分别将两半均分成若干小块。

 (4)动手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三)归纳公式。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板书:V=Sh)

 三、巩固新知

 1、这个杯子的底面半径为6厘米,高为1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审题。提问:你能独立完成这题吗?指名一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现在这个杯子装了2/3的水,装了多少水呢?

 2、完成“试一试”

 3、“跳一跳”:统一直柱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到的?这个公式适合哪些图形?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1-5题。

篇二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5——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旧知,巩固学过的公式。

 1、一个直径是100毫米的圆,求周长。

 2、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求周长和面积。

 3、一个长为3米,宽为2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4、出示圆柱体的模型,说说它有什么特征?

 活动二;探究新知。

 1、做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接口处不计)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求什么?

 2、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部分?

 3、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关键在哪一部分?

 4、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呢?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可以卷成圆柱形。

 2)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这个圆柱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呢?

 3)师;圆柱的侧面积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用长乘宽。

 4)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圆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5)请你来总结一下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6)圆柱的侧面积用2∏rh,求圆柱的表面积要用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

 活动三:新知识的运用。

 1、求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30厘米的圆柱的表面积。

 2、教师板书:

 侧面积:2╳3.14╳10╳30=1884(平方厘米)

 底面积:3.14╳10╳10=314(平方厘米)

 表面积:1884+314╳2=2512(平方厘米)

 要求按步骤进行书写。

 2、试一试。

 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围分米,高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求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水桶的表面积。

 这道题要注意什么?无盖就只算一个底面。这种题如果求整数,一般用进一法。

 3、练一练。书第6页第1题。

 3个小题:已知底面直径或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重点讨论:已知底面周长,求表面积。

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柱体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用具:

 圆柱体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述回顾,导入新课

 以2人小组回顾下列内容:(要求1题组员给组长说,组长补充。2题同桌互说。说完后坐好。)

 1、说一说:(1)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如何用字母表示?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 ) 用字母表示( )

 2、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只说出解题思路,不计算。)

 (1)r=1厘米; (2)d=4分米; (3)C=6.28米。

 (二)揭示课题

 你想知道课本第8页左上方“柱子的体积”吗?你想知道“一个圆柱形杯子能装多少水”吗?今天就来学习“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设问导读

 请仔细阅读课本第8-9页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一)以小组合作完成1、2题。

 1、猜一猜 ,圆柱的体积可能等于( )×( )

 2、我们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指出: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圆柱的底面也可以像上面说的那样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通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如课本第8页右下图所示)。(用自己手中的学具进行切、拼)观察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之间的关系

 (1)圆柱的底面积变成了长方体的( )。

 (2)圆柱的高变成了长方体的( )。

 (3)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后,体积没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 )×( ),所以圆柱的体积=( )×( )。如果用字母V代表圆柱的体积,S代表底面积,h代表高,那么圆柱的体积公式可用字母表示为( )

 [汇报交流,教师用教具演示讲解2题]

 (二)独立完成3、4题。

 3、如果已知课本第8页左上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5米,怎样计算柱子的体积?

 先求底面积,列式计算( )

 再求体积,列式计算( )

 综合算式( )

 4、要想知道“一个圆柱形杯子能装多少水?”可以用杯子的“( )×( )”(杯子厚度忽略不计)

 要求:完成之后以小组互查,有争议之处四人大组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做题情况挑选一些小组进行汇报、交流,并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三、自我检测

 1、课本9页试一试

 2、课本9页练一练1题(只列式,不计算)

 要求:完成后小组互查,教师评价

 四、巩固练习

 课本练一练的2、3、4题

 要求:组长先给组员讲解题思路,然后小组内共同完成

 教师进行错例分析。

 五、拓展练习

 1、课本练一练的5题

 2、有一条围粮的席子,长6.28米,宽2.5米,把它围成一个筒状的粮食囤,怎样围盛的粮食多?最多能盛多少立方米的粮食?

 要求:先组内讨论确定解题思路,再完成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这节我们利用转化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来推导其体积公式,切记用“底面积×高”来求圆柱的体积。

 2、作业:课本练一练6题

圆形

S面积

C周长π

d=直径

r=半径

周长=直径×π=2×π×半径(即C=πd=2πr

面积=πr2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体积=底面积×高

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11)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墨轩轩的头像
    墨轩轩 2025年08月06日

    我是中宝号的签约作者“墨轩轩”

  • 墨轩轩
    墨轩轩 2025年08月06日

    本文概览:第一题:(1)正比例,因为周长等于四倍边长,所以边长越长周长越长,即成正比; (2)反比例:因为家到学校的距离一定,平均速度越大,则所用时间越少;...

  • 墨轩轩
    用户080605 2025年08月06日

    文章不错《急急急~~~~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书33页怎么做 ?》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中宝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