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脘主治:胃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泄泻,黄疸,癫狂。
按摩上脘穴位的手法:将食指和中指并拢,按照顺时针方向按揉上脘穴3分钟,就可以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在为自己准备早餐时,就可以随手按压此穴位。按压上脘穴,对人们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的反胃、胃胀、呕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按摩上脘穴位的功效: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人体穴位配伍:配丰隆穴治纳呆,配天枢穴、中脘穴治嗳气吞酸、腹胀、肠鸣、泄泻。
中脘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中脘穴的按摩方法:两手相对,如果另一只手不方便,用一只手也可以,但是一根手指头的力量很弱,不容易点揉到这个穴位,所以至少要用两个手指头,对于胀气,胃痛,可以点击它,点击它会出现酸痛,随后会出现打嗝,用力要大,坚持一般3-5分钟。按摩中脘穴益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按摩,以拇指螺纹面施力。
按摩中脘穴位的功效: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且去眼袋、美容养颜、延缓衰老。
特别提醒:中脘穴孕妇禁止按摩。
下脘
主治:脘痛,腹胀,呕吐,呃逆,食谷不化,肠鸣,泄泻,痞块,虚肿。
按摩下脘穴的手法:将食指和中指并拢,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按揉下脘穴3分钟,就可以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
按摩下脘穴的功效:下脘穴掌管食物由被初次咀嚼到真正消化的中转过程。如果下脘穴位出了毛病,很容易让体内毒素逐渐增多,造成小腹、臀部或者大腿处的脂肪堆积,就会显得多余粗重。但是只要每天刺激按揉下脘穴,就可以让食物彻底消化,塑造迷人身材。
人体穴位配伍:配天枢穴、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穴(针灸并用)治急性菌痢。
扩展资料:
中脘穴:人体穴位,属七经八脉之任脉。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恶心、治疗烧心、嗳气、治疗慢性肝炎、治疗慢性胃炎、胃痛,辅助消化等。
中脘穴还有美容的作用,而且还能让你的脸色看起来很红润,改善面色。人的面色,女人,包括男性,看他身体是不是很健康就看他脸色是不是很红润,一定是红和润,是说这个红分布的很均匀。在《黄帝内经》里第一篇叫《上古天真论》,这里对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周期进行了描述,女性以7年为基数,男性以8年为基数,其中有一句话很关键:女子四七筋骨坚,身体盛壮,这是女性最好的时间,也是生育最佳的年龄。
到了五七35岁的时候,阳明脉衰于上,面妈焦、发始堕,脸色开始发黄(黄脸婆),这时脸色开始发生变化,这是衰老最早的表现,就是从脾胃脉(阳明脉)开始衰老。加以女性的保养延缓衰老,中脘穴就可以保护我们人体阳明脉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
参考资料中脘穴(人体穴位)-百度百科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比较喜欢按摩,在一天劳累的工作之后,有个舒适的按摩真的是非常舒适放松的。特别是按摩身上一些穴位,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按摩哪些穴位可以改善脾胃功能。
1、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商丘穴
商丘穴在脚踝内侧前方下缘凹陷的地方,使用大拇指按在此穴位上,其他食指放在脚背顺时针的方向按摩二分钟,一直让局部出现酸胀感为止,可达到通调肠胃以及健脾化湿的功效,能辅助治疗胃肠炎、便秘、消化不良以及腹痛腹胀等。另外也可以把艾条点燃,对准此穴位距离皮肤二厘米的地方熏烤,一直让局部皮肤发红为止。
4、地机穴
使用双手的大拇指指端对两侧的地机穴进行按摩,从轻到重每个穴位按摩二分钟,可达到调经止带以及健脾渗湿的效果,辅助治疗腹痛腹胀水肿、痛经、小便不利以及妇科疾病等。另外也可以快速的对此部位针灸,不停的捻动,留针20分钟左右。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中宝号的签约作者“悦然悦”
本文概览:上脘主治:胃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泄泻,黄疸,癫狂。按摩上脘穴位的手法:将食指和中指并拢,按照顺时针方向按揉上脘穴3分钟,就可以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在为自己准备早餐时,就...
文章不错《上脘、中脘、下脘的各自功用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