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及技术条件,制约着不同时代陶器的造型。
因此,弄清陶器器型产生、发展、演变和消失的历史,则为古陶器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例如,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鬲十分流行,到了汉代鬲则无影无踪。陶鼎和陶钟等仿铜陶器,流行于战国和两汉,到魏晋以后就彻底绝迹了。
又如仰韶文化多见平底器,缺乏袋足器、三足器和圈足器,龙山文化恰恰与仰韶文化相反,器型多为三足器、圈足器、袋足器,平底或圆底的盆、钵极为少见。除了掌握每个时代器型产生、发展、演变、消亡的历史和地区特有的器型外。
还要对每件陶器的口沿、腹部、肩部、颈部、底部和柄、耳、系、流、足、钮、鋬、鼻等细部特征进行仔细对比研究。掌握了器型,再结合胎质、花纹、款识、制作工艺方面的特征进行鉴定,在断代和辨伪时就不致失之千里。因此,形成准确的器型概念,善于体察各时代器型的不同风貌非常重要。
2.图案花纹
陶器上的纹饰,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与瓷器、玉器、古砚上的纹饰一样,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情趣,都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特点,都可以成为我们鉴定陶器时的参考因素。如商代早、中、晚期的陶器在图案花纹上都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商代早期陶器多见细绳纹,少见饕餮纹;中期则饕餮纹十分盛行;晚期饕餮纹非常罕见,绳纹又重新兴起,但比商周早期的粗。西周早期的绳纹与商代晚期不同,成组的竖形粗绳纹增多;中期除了绳纹外,又出现了瓦纹(即凹沟纹);晚期素面增多,绳纹较粗,且模糊不清。
3.胎质
陶器和瓷器一样,都非常重视胎质的研究。分析胎色、胎质的掺和料也是鉴定陶器的方法之一。道理很简单,一些器物尽管在外形、纹饰上比较相似,但一对比陶胳,就能找出差异。如商代白陶的胎质和器表里均呈白色,洁白细腻,质地坚硬。
灰陶从胎色上看,中期的陶器有黑皮泥质陶,早期和晚期不见黑皮陶。西周胎质以泥质和夹砂灰陶为主,亦有少量的夹砂红陶、泥质红陶和泥质黑陶。
春秋前期的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但陶质与西周相比较为细腻;后期以泥质和夹砂灰陶为主,但陶质比较粗疏。不看其它的条件,仅从胎质上即可分出商代、西周和春秋前后期的陶器的时代性。
4、辨色
陶器要仔细观察表面的颜色,各个时代因颜料用法不同,陶器的颜色也不一样。据有实践经验的人讲,秦以前陶器以灰色为多,汉代以青色为多,隋以后陶器以白色、绿色为多,元代以灰黑为多,现代陶器以蓝色为多。
5.辨锈
真正的古陶器,土锈与原物粘得很牢,用刀子刮也不容易脱落。伪制的古陶器土锈粘合得不紧,用指甲也能刮得下来。因此,辨别陶器表面的土锈、水锈、土蚀等程度,也是鉴定陶器真伪的一个重要途径。
白河县有什么古建筑?
刻符黑陶罐上刻的是鸟兽纹饰。
刻符黑陶罐上的纹饰通常是鸟兽纹饰,刻画精湛,纹理清晰,并且有着深远的象征意义。作为我国的文物珍品之一,它不仅展示了古人的审美水平,也丰富了我们对古代文明的了解。
一、刻符黑陶罐简介:
刻符黑陶罐,也称“织文罐”或“奴隶制度时期刻符墓”,是指西周晚期至东周时期(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陕南地区使用的一种墓葬形式。刻符黑陶罐即为其代表性的一种墓葬器具,属于先民智慧和文明的载体。
二、刻符黑陶罐的特征:
1、容器特征,刻符黑陶罐通常呈圆筒状,其容积大小不一,口沿、壁体和底部均有变化,但一般没有耳或手柄。
2、黄土黑器为主体,以刻画图案为特色,而装修初期,就已出现鸟兽样式,在鸟兽造型中,鸟和雀的比例约占三分之一。
3、图案特征,刻符黑陶罐上的图案多为鸟兽纹饰,其中鸟类的图案非常丰富,多数为鸟翅展开的形态,含义丰富多彩。
4、与此同时,罐身上的兽类图案也十分具有生动性和表现力。其纹饰图案明快疏朗,一气呵成,整齐平滑,刀功娴熟,融汇了西周早期和中晚期以来技法的精华,艺术价值十分高。
5、线刻技法的运用,刻符黑陶罐一般采用深线代表轮廓、明线代表纹样进行不同程度的堆叠和反转,具有凸显和立体效果。
6、罐器整体经过一系列的纹饰设计,构筑出一种整体感强烈的图案风格,形成了线刻技法和传统陶瓷工艺的完美融合。
三、鸟兽纹饰的涵义:
刻符黑陶罐上的鸟兽纹饰通常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刻有马纹饰的罐常被认为是墓主人拥有多匹宝马的象征,刻有虎纹饰的罐则代表着墓主人的战斗精神并展示他的社会地位。更多涵义和刻画细节,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考古分析。
文物古遗址
白河县城绣屏山古生物化石点
在白河一中至县政府机关后院,沿绣屏山坡地段发现有石斧、石凿、骨锥。出土还有剑齿象、梅花鹿、野猪、仓鼠、箭猪等动物骨骼化石。化石上多有砍砸、刮削痕迹。石化程度深的近似绿玉。
牛家湾汉、三国、南北朝遗址
位于县城西10公里汉江南岸第二阶地,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余米。出土有灰色素面大板瓦、筒瓦,板瓦长40厘米、宽25厘米、厚2.5厘米。还有素面陶罐、盆、瓮等,另有“正始元年”、“元熹二年”纪年砖。在遗址附近还有南北朝墓群,70年后多被毁作耕地。
月儿潭秦、汉、三国、南北朝遗址
位于月儿潭街后,东西长180米,南北宽100米,上延至麒麟沟,出土有大量薄壁灰色素面陶器,几何纹、叶脉纹长条砖和“太康”、“天监”、“熹平”、“和平”、“正始”、“鸿嘉”纪年砖。附近有砖券墓(俗称参筒),出土有平底圆腹灰陶罐、贝币、半两、五铢钱、铜箭镞、弩机等。
红花县南北朝遗址
位于仓上乡冷水河与裴家河交汇处东侧一级阶地上,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米,南高北低,地势开阔平坦,土层较厚。出土有细绳纹红陶片、圆腹薄壁素面灰陶罐,几何纹、波浪纹、叶脉纹、宝相纹长条砖,并有砖券墓,“红花县”地名旧县志无载。传说白河县城原定建此,因选址县官嫌土轻而弃。道光年间有人以古砖上“红花”二字杜撰为“红花县”。讹传日久,变成地名。据实查考,疑为古代村镇遗址。该遗址西侧临冷水河,河北阶地上亦有大量砖券墓,墓室中有陶猪、陶狗、灰色素面薄壁陶罐等陪葬品。
茅坪遗址
位于茅坪街北侧缓坡地带,在这一地段已发现过石斧、石凿、石铲、石刀、陶器,浅层地下有绳纹砖与素面砖,现为耕地。
张家庄新石器遗址
位于冷水乡观音滩下东南250米,面积约85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0.70~0.90米,距今约5000年左右。出土有褐色绳纹夹砂陶罐、盆、瓮和泥质红陶钵,石器有石斧、石刀。70年代后受破坏严重。
大坪新石器遗址
位于大坪街西南100米,面积约6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0.70米,距今4000年左右。出土有红色夹砂陶罐、盆,个别器物上绘有兰纹。稍有破坏。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中宝号的签约作者“王天霸”
本文概览: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及技术条件,制约着不同时代陶器的造型。因此,弄清陶器器型产生、发展、演变和消失的历史,则为古陶器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例如,新石器时代和商周...
文章不错《为什么汉代陶罐不值钱?》内容很有帮助